对未来的思考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开创性,对未来有着绝对颠覆的时代,这甚至比人类开始使用机器,开始使用电报,开始使用互联网来得更加颠覆。在这之前,人类是工具的革新,效率的革新。但是现在,效率,工具叠加的量变,已经造成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生存方式的变革。
在这之前,人们靠更高效的工具,来生产更多的成果,满足更多人的需求,生产力更加发达。但是人的生存方式依旧没变,靠生产出产品来生存,这个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农产品,工业产品,也可以是剪发,软件,APP等无形的产品。人们绑定在一个具体的产品上,生产农产品的是农民,即使他用上了无人机。生产软件代码的是程序员,即使这份代码可以让无数人使用。人们被绑定在具体的细化分工里面,价值被分工的产出所呈现。
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深入,通信,机械等生产力逐渐提高,事情开始一点点起变化。万物开始服务化。服务化意味着标准化,扫码就可以付钱,手机可以拍照,你不用管是哪个公司提供的这个服务,能用就行。微服务化意味着分工的改变,小公司可以产出更特定场景的服务,个人也是。
大平台占据了主要的资源,注意力,构成了基础设施。但是没关系,你不用担心离开了某个公司,社会会退步。大家标准统一,没有淘宝,还有京东亚马逊。没有阿里云,还有腾讯,华为云,服务都一致,迁移也很容易。大基建推动了人类生活生存基础条件的改善,垄断但不唯一的大平台(包括政府)一定会出现,就像电一定会成为一个标准,所有地方都会采纳。不用担心垄断导致长期的低效,一旦大平台不是最高效的生产力代表,它一定会被取代,只是时间长短而已。而且这确实是最高效的人类进化方式,集中资源办大事,市场检验结果。
在基础设施完善之后,有意思的事情开始产生了: IaaS,PaaS,SaaS,Water as Service, Food as Service, Car as Service, AI as Service, Video as Service, Shop as Service, Government as Service, 以往很难获取的服务,一个个标准化,低成本化,而且这一进程不会有终点,你的所有额外需求,终将被标准化,包括你的身体。唯一不能标准化的,只有你的灵魂。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你的探索精神。
不用被这种标准化恐惧,现在已知的99.9%以上的职业都会被取代。会有无数人失业,也会有无数的机会。退一万步,如果现在99.9%的生存需求都被机器满足,人们都不用从事生产性工作,那么我们一定会协商出一个机制出来,均等配给资源使用权,而不是被0.1%的人所奴役。这不是天荒夜谈,事实上现在政府就在做这样的事情,即使你不工作,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有兜底的制度。随着资源生产能力的提升,这个兜底比例一定会提高。
虽然我们憧憬未来对眼前的现实什么用都没有,但是看清形势可以让这个时代的自己过得更加的充实和自由,在变革的时代,有以下规律:
- 大团队服务化一定是绝对的主旋律, 不要逆服务化而行,不要做不能复制,或者难以复制的事情。
- 小团队,个人可以基于基础服务,构建微服务,随着基础服务的完善,小团队,个人去构建服务的条件越来越低,但是需要清晰的洞察价值规律。这个可以通过多试错,多尝试得来。
- 微服务有足够大的使用基数,就会成长成标准大服务,所以小团队完全有机会干掉大公司,这也是这几年为什么新公司不断崛起的原因。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会不断有新的需求有机会被微服务化,最终到标准服务化(社会意义上),巨头垄断所有服务永远不可能成立,不是反应速度的问题,是生长机制的问题。
基于规律,从个人角度,我们发现,未来最有价值的,不是加班挣了多少工资,而是你的独特的灵魂,独特的思考方式,独特的发现如何满足需求的能力。建议先去大团队去了解如何做服务化,然后再去新的需求点,尝试去从0开始分析,到最终构建出微服务。单一技能过一生,在以前确实是可能的,在未来几十年像医生,律师这样的复杂知识体系职业,应该还是会存在。但是随着服务化的逐渐深入,这种从一而终的职业危险系数太高。例如律师,随着社会信任体系的增强,盗抢坑,服务纠纷会越来越少,大家都是服务标准化定义,出问题有SLA, 认可才接受服务,虽然律师还是会存在,但是需求越来越少。更何况理工科职业,被标准化取代性更高。所以及早进入服务化分工流程,而不是技能化分工流程,至少能让你在未来更好的融入,了解这个世界。
服务化跟改变世界有什么关系?从上面看起来,好像更多的是职业视野选择问题。它的关系是这样的,在以技能分工的世界里,大家关注的是去学习什么知识,做什么具体的事情,担心这个事情能不能有回报。这里面有巨大的不确定性,生产力低下性。
技能分工的不确定性
我们现在的技能培养体系,在选择了专业方向后,有很大可能性就在这个方向上做一辈子,但是如何选择专业却是比较随意的,很有可能就是在基础学习的时候,某个课程可能分数稍微高一点,或者看起来好听一点,但是这个选择需要为后面整个人生负责。几十年的时间,知识体系,生产体系会大概率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给很多人一个非常不确定性的人生,而且还很难出来这个体系,因为前面几十年的培养都在这个体系里,转换方向的成本可想而知。所以很多时候,即使不如意,也忍气吞声的在某个公司待一辈子,最多发掘一下业余爱好,美其名曰工作和生活分开。
技能分工的生产力低下性
上面说到技能分工除了不确定性,另外还有严重的生产力低下性,因为一切的技能分工都是计划出来的,高中到大学的培养,都是让你能适应某一个技能方向,你很难利用起越来越成熟的服务体系,来提供独特的服务,大部分的人都在贩卖劳动力,是一种资源。而人最宝贵的不是资源属性,资源属性会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被替换掉,最先替换掉的是体力劳动,然后是不怎么需要知识体系培养的劳动,然后是单一知识体系的劳动,最后是复杂知识体系的劳动。为什么说这些劳动生产力低下:
- 大部分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试想一件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如何能想办法做到最好,很多时候是在考虑能不能挣到钱,刷什么履历,拿到更多的钱。甚至很多老板都是套钱跑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热爱。
- 大部分工作都是为老板牟利,而不是将社会生产力彻底解放出来。
- 只有少数人清楚公司在做什么,要怎么试错。只有少数公司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技能型人才在公司起的作用是承担某一个环节的责任,不需要知道公司要做什么,被指挥着做具体的事情。大部分的公司维持的是短期利益,例如天猫商城起来的时候,大量的实体商业投入资源做自己的商城,绝大部分都倒闭了。很多贸易公司,中介公司并不提供直接的价值输出,没有标准服务化,不可复制,只能赚些短期的钱。
- 社会资源分布在主干领域,而不是满天星的繁荣。大家一窝蜂的去考公务员,大家一窝蜂的进外企,进国企,进BAT。这些公司集中在头部领域,房地产,电商,游戏,互联网,视频。头部企业光环下的,是其他领域的暗淡,仿佛全社会都在等着被头部企业改造,而不是在变革中长出很多大企业。
现状有自己的存在的合理性与逻辑,每个阶段有自己的生产力限制,不能奢求在农耕社会去追求公司的繁荣,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这个现状正在发生的改变。因为社会生产力提高了。
变革的验证
如果2012年不清楚阿里云在做什么,那么2017年你就要格外注意,华为开始做云了,华为做云,是这个新时代的一个重要验证。华为是做什么的?华为以交换机起家,核心业务是运营商基站,硬件服务器。后面消费者业务(手机)营收超过其他,成为核心业务。因为贸易战,手机崛起,华为成为热点。华为刚发布的半年报,半年营收4013亿,消费者业务占55%,运营商业务36.5%,企业业务7.9%,其他0.6%,华为云是这0.6%中的一部分。
华为组织架构如上图, Cloud BU在三大巨头面前显得多么渺小, 这0.6%是华为其他业务的综合,华为云远没有到0.6%。华为云去年(2018年) 外界预估是64亿(存疑,阿里云是213亿占43%,华为云应该没到12%,最新的数据是5.2%),而19年一季度,华为每天平均进账是20亿,两天顶华为云一年的收入,为什么要在组织架构里,把这么不起眼的小不点放到一级产品部门,和几个大佬并肩?
别人说,华为受到了阿里云的挑战,觊觎阿里云的市场领导地位,这么说就太小瞧华为了,2018年阿里云营收是213.6亿,半年就是100亿,差不多企业BG的三分之一,更不用说运营商和消费者BG。如果是为了挣钱,在天花板这么小的地方,投入这么大的资源,是不划算的,市场上的老大都没赚多少钱。
那么华为做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大家要做生意,要用到IT资源,现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阿里云。大家找存储服务,视频服务,AI服务,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阿里云。你是一个开发者,你想去找工作,你会首先想到阿里云。你为什么没首先考虑华为:硬件,运营商,手机,底层,和你关系不大。去华为做个能挣钱的产品,去阿里改变世界。另外阿里通过做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服务生态,不仅仅是一个提供云资源的公司。而华为能提供的就是自己的产品,接触的都是大企业,传统企业,不具备社会效应。基础设施在那里。人才在那里。华为不做云,华为就只是一个产品公司,产品做得再好,也会更新换代,大家也替换,基础服务不会。有了基础服务,在基础服务上大家构建一套对外服务的生态,华为做底层,合作伙伴做服务,华为通过做云,接触到了以前接触不到的提供服务与解决方案的伙伴,共同形成云服务解决方案。这个价值,比华为营收再增长10倍还高,华为云是华为未来10年成为全球基础服务设施的必然道路。所以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华为未来十年,cloud一定会成为华为最重要的支撑,华为云一定会全球化,而且重点是全球化。这就是这个变革的直接证明。
变革之下的你我普通人
大企业会顺应生产力的变革,来提供基础服务,这个基础服务你不用关心是谁提供,没有阿里还有华为,没有华为还有腾讯,没有腾讯还是有XX, 一定会有,因为需求再那里。
基础服务的完善,代表着小型团队,甚至个人可以完成以往需要很大资源投入才能搞定的事情,比如构建一个像优酷那样的视频业务。
个人的价值不在专业技能,而是你的自我意识,永远,永远,永远!不要丢掉你的自我意识,去思考你需要什么,去思考生意的逻辑,去思考沟通的逻辑。去尝试提供服务,哪怕再小。哪怕失败再多次,都要找到失败的原因再重整旗鼓。价值单位已经从技能转向了服务。
当然不是说专业技能不重要,你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专业技能,见识,思维方式是构成你的基本面,基本面是为了意识,价值观服务的,在搞清楚自己价值观的基础上,怎么完善自己的基本面都不为过,失去了行动的空想也是一文不值的。所以行动力不要厚此薄彼,不去提升。
具体的措施:
一,建议找机会去标准服务大团队去历练,不要局限某个岗位,某个职业,去参与,观摩,思考标准服务是如何构建的。产品怎么做,如何推广自己,如何服务客户。在大型团队,客户的需求是如何得到满足的,如何偏差的都有无数实战案例。他们在这个时代的最前沿,自己去摸索可能永远不知道里面的信息。
二,去构建微服务的小团队,而不是卖资源的中小团队。服务化意味着可复制性,意味着增长的可能。在这样的小团队你能体验到完整的服务链条,但是一旦小团队的主要收入是靠项目,品牌,垄断等非标准化要素组成的,尽早离开。未来属于标准服务化,不管多小的服务,都应该能一眼看出这个产品提供什么服务,价值在哪里,怎么使用。其他都是过渡产品,别把未来赌在这种地方。
三,然后是尝试构建自己的服务化,别空想,在公司的业务中发掘需求,在实际的生活体验中找机会。当然不是把公司业务挖掉自己做,你没那么大能量,这也不道德,而是在公司业务拓展中,找到更小的,未被标准化的,公司肯定不会去做的小机会。甚至可以跟公司业务一点关系都没有,纯粹你去跟客户交流发现的其他机会点。通过整合,标准化,你能更好的满足这个需求点。而且你的成本很低,借助越来越兴起的服务标准化,整合各个SaaS服务,来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在实际的生活体验中,找到一些机会点,你觉得你吉他弹得好,去课程平台去卖教程。你觉得你对自行车锻炼减肥有心得,可以推出一个自行车训练团,产品就是教程,装备,实训课程。失败也没什么,就是折腾了一下。从多次的折腾中,找到如何标准化服务,如何复制推广服务,如何运营服务的经验。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低成本做事的可能。不要浪费它。
另外,增强你的基本面能力,这是你安身立命的基础。别习惯性负债,车贷房贷装修贷消费贷,每个月还几千块钱有工资的时候感觉没什么,一旦你习惯提前消费,按月还款,办大事靠年终奖的日子,你就戴上了金镣铐。追求工资,不敢尝试新的机会,不习惯过清苦的生活,去不了创业公司。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增加储蓄投资,把视野放在怎么能更好服务他人上面。
对未来的思考
未来,人是不是可以在彼此信任的环境里成长,承担,成就。
这是一个充满着未知的世界,我们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孤独而抱团的生活着。现在这个世界很动荡,很不安。战乱,冲突,掠夺,政治,野心,贪婪,让很多人过着流离失所,惶恐不安的生活。基本的生存需求激发着原始兽性。
我们能否让所有人,依靠自己的劳动与努力,依靠全人类的共同成果结晶,来达到温饱,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来用自己唯一且独特的视角去推动人类更加文明。我相信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工智能对体力劳动的替代,这个时代将会在我们有生之年到来。
希望在那个时代,每一个人能独立,自主,有尊严的活着,不再需要为果腹而挣扎,不再需要出卖自己的身体资源。时代在进步,我们处在这样的拐点,我们享受不到以后的便利,但是我们可以作为先行者去给未来创造这种便利,服务化,标准化,去激发人类共同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