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再温我的团长
上一次看<<我的团长我的团>>是09年,暑假窝在宿舍几个通宵看完。昨天再刷完了我的团长,又通了一次宵。
上一次看完,满脑都是"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这一次看完,满脑都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迷龙他们猪肉炖粉条的场景。
我很奇怪,很多剧情都不熟悉,我不是之前看过吗?怎么像没看一样。
仔细想想,十年之前,我看的是壮怀激烈,十年之后,我看的是一群想家的乱离人。这确实不是同一部剧。我也惊叹,即使是同一个人,看同一部剧,心态,心路不一样也能有如此大的差异,有这么多的不知道。更何况不同文化,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思维,不同意识形态的人。
上一次看的是国,这一次看的是家。我对国已经逐渐没了多少兴趣,便说说家。
迷龙的家
迷龙是东北军,从东北一路败到禅达,粗看迷龙,是个五大三粗的军痞倒爷,打架很厉害,屯了很多东西不给弟兄们吃。谁都不敢惹他,在虞啸卿要招募这些败兵去缅甸打仗的时候,谁要去就揍谁。我整死你成天挂在嘴边,但是最终都没整死谁,还救了很多人。
迷龙的家在东北,老婆孩子死了,在阿译要大家一起做猪肉炖粉条的时候,一向不和大家搭伙的迷龙来了,嘲嘲着东北的猪肉炖粉条不是这么做的,拿出自己珍藏的军需罐头。迷龙第一次哭了,为了面子,说是烟熏得,当背景音乐响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时候,在这一锅猪肉炖粉条之中,我像那迷龙一样,感受到难以抑制的悲凉。跟迷龙一起的东北军只有李连胜了,在报名号的时候,迷龙挖苦他是李连败,东四省的面子都给他丢光了。但是在李连胜死了之后,迷龙扛着他的尸体走了一路,整个人失了魂。那是迷龙身边最后一个东北人,最后一个。
好在很快迷龙找到了一个老婆,一个缅甸华侨,战乱中一家死完了,逃回中国途中公公也死了,为了给公公下葬,求助路人。路过的败军,路人没人搭理她,这种事情太多了,大家都麻木了。迷龙第一眼看上了她,兴高采烈的发动大家做棺材,还险些被毙了。随后的日子里,经历了分离,经历了重逢,终于在一起。看到娘俩露宿街头,迷龙木讷的一眼没看,他不是不在乎,是太在乎,在和弟兄们一起敲诈,死皮赖脸的弄到家具房子之后,迷龙将娘俩安顿下来,于是迷龙在这战火之中有了一个家。
孟烦了的家
孟烦了小太爷是这部剧的主角,北平人,父亲是留洋学童,从小家教很严。在别人都想去缅甸参加远征军的时候,烦了也报名了,但是他和那些炮灰不一样,不是为了打一场胜仗,而是想借美国人的医院治好他那条腐烂的腿。他很聪明,知识渊博,懂英文,懂打仗,是个在那个时代难得的知识型军事人才。但是连连的败仗,周围的人不断的死去,就他靠着装死,被日本人扎伤小腿后苟活着,早已经失去了希望的勇气。
为了那顿猪肉炖粉条,烦了去偷别人的粉条,被抓住了,一顿慷慨激昂的民族大义陈词之后还是毫无作用,村民们”对不住军爷,我们也要吃饭“的抢回了粉条。烦了激动悲怆昏过去了。醒来的时候,是一个清澈明亮的女子用她笨蛋螃蟹八只脚的给他用酒清洗糜烂的伤口,女子名小醉,哥哥是川军团的,跟着哥哥天南地北的打仗,对军人天生有强烈的好感。烦了从来没有人关心他。遇到小醉这么对她很是不安。小醉为了让烦了打听他哥哥的消息,要给烦了买药治伤。烦了知道她不可能买得起那黑市上才有的药。在偷了小醉的钱和拿了她的粉丝之后走了。
看到这段我是很气愤的,遇到一个这么好心的人救自己,还恩将仇报。后面小醉没一点怪罪她,再次见面是在他们在南天门狙击日军,一千多人只有几十个逃回来,禅道的乡亲们都来欢迎他们的时候。随着川军团的重建,他们也逐步的交往更深,小醉也为他从了良,我的气愤慢慢少了吗,没有!烦了简直不是人的没明说的表达了无法养小醉,让小醉又挂上了八卦牌(暗娼的标志),简直要气炸,为什么迷龙都可以义无反顾的追求自己的幸福,烦了这种渣人对小醉这么好的女子这么没人性。
但,这很真实,除了苟活,烦了的心死了,魂丢了,他是个炮灰,炮灰就是可能明天就会被长官送上战场去死,他没有勇气去给小醉一个家。其实烦了把家看得比什么都重,当逃兵去对岸救父亲,在不是亲爹胜似亲爹的兽医死了之后,为了这个乱离人之家的复仇,不再苟活,走向了九死一生的打南天门炮灰之路。烦了不是不想和小醉有个家,而是再也没有办法,没有能力,没有希望去维持一个家了。
乱离人之家
这帮临时聚起来的败兵,起初是一触就溃,一团散沙的。龙文章团长让大家有了希望,而兽医让大家有了寄托,这两个爹妈让这个大家庭开始聚起来。让我倍感亲切的王八盖子滴湖南人不辣,广东人蛇屁股马大志,上海人阿译,唯一一个真正川军团的四川人要麻。。。大家都是自己独特与别人无关的故事,天南海北的败仗让大家聚在这里。这便是家的意义,让大家有依靠,有寄托,有希望。为什么剧中花了几集去扯烦了终于让团长闭嘴,不说出那个让大家当炮灰去打仗的攻坚方案,要让那帮精英自己去打。然后兽医被炸死,大家又要去打仗了。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是剧情拖拉,其实从我的感受中,这就是这部神剧的魅力——真实!为什么大家不想打仗:
大家都是普通人,好不容易保了一条命,好不容易安稳下来,团长让大家去送死,为谁送死?虞啸卿?怎么会有人为别人的军功让自己送死,国家?抱歉最没经历战火的村民,都知道“军爷对不住,我们也要吃饭”,为大义牺牲自己相信很多人真实生活中其实做不来。让大家这时候去牺牲自己其实是说不通的。
而兽医的死,让这个家的支柱倒了,烦啦待兽医比亲父,这帮人为这个家开始了复仇。
家的沉重
生在乱世,作为卑微如粉尘的炮灰,有一个能依靠的家着实不易,在这个节点,我在这部剧里最能感受的是沦落人对家的沦丧,希望,追求,维护,再而幻灭的悲剧,电视剧到南天门打止,更难受的是小说,迷龙在南天门之战极其幸运的活下来之后,因为打死溃逃的高管之子被安罪名杀掉,阿译在内战中自杀。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小家,再次破灭,我感到无比的难受与沉重。那世道,生存都不易,何谈有一个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小时候很爱听这押韵的词句,同样还有“苟利国家生死以”,“风声雨声读书声”等理想,但到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对这些东西逐渐不感冒。直到后来看到有人说,这里其实有顺序问题,不修身,无以齐家,不齐家,无以报国。顺序反了,理想明显就没有基础,例如爱国青年对同胞的人身伤害就是修身基础不够,对他人缺乏同理心同情心在表面光鲜明亮的面具下,行缺乏良知的事情。
这里面道理其实很简单:人是社会性动物,在危机中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生存下来,人需要一个团体归宿。
事情总是从简单往复杂发展,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到多组织发展,通过协作来达到更高的功能,成就。人的自私性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生存是本能需求。当生存存在问题,一切更高级的品德,素养都是空谈。这是人的动物属性,非常难逾越,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有可能出现例外,例如有人牺牲自己让家人活下来,有人牺牲自己让战友活下去。是什么让这些更高级的品德得以发挥,让人连生存需求都不顾:那便是团体认同。
人类是从部落发展起来的,而组成部落的最直接原因其实是血缘,始于家庭。再往后不一定局限为家庭,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文化也能组成一个团体。我们现在大部分的高尚品德来源,其实都是在千百年的团体生存中演化出来的。你不保护弱小,等强壮的弱小了部落就死了,你不分担责任,共享成果,其他人没吃的造反,部落也散了。优秀的文化来源于优秀的团体精神。良好的团体精神来源于团体认同,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公司并不能称为一个团体,因为它本质成了一个资源交换市场。而不是共同寄托的团体。
很少有人把公司当作归宿,更何况让人把国家当作归宿,爱国主义背后经常都是肮脏的利益,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团体。
最经常的归宿是家庭,有家的温暖寄托,人更容易去探索外部的危险世界。有国才有家是不对的,商周之前的人怎么办?未来的人怎么办?这个国让你能认同,你就认同,这个国让你失望,你就失望不必自责。当然也有人把国作为寄托,终其一生在为这个团体奉献,这样的人不能说不存在,但是概率非常非常的小,因为你的奉献要有落脚点,国太大太复杂,不具体,很难找到让人去燃烧自己让这个国家能好起来的机会。你喜欢某个东西是非常可能的,你喜欢某地的风景,你喜欢某地淳朴的人们,你为一些人感到骄傲这很常见。但这和寄托和归宿有很大区别。更常见的是人为自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努力,为家庭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为具体的目标,具体的希望而努力。
但有个温暖寄托的家,着实不易,且不说乱世,乱世治世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治世相对温和太平,有更多选择机会。但无论啥时候,都有更大的集团要你付出,牺牲。来换取那个大集团的利益,这个大集团是你的归宿尚好。但不是你的归宿,就变成了那万变不离其宗的压迫,从古至今,从没变过,只有多少的问题,奴隶社会要你卖命,资本社会只要你卖时间。世界好在总归在往前,往好的方向发展。好的公司是个井井有条的资源交换市场,你付出多少得到多少,明码标价。好的国家是个松散的联盟,责任义务权利清晰,大家各自生活。不好的公司空谈付出,团队精神,得到靠赏赐。不好的国空谈认同,强制专权。
人要为自己的归宿而活,致敬那些为更好的生活奋斗甚至牺牲的人们。